中国研究生考研网首页 > 考研资讯 > 复习备考 > 正文

202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分析

点击数:3791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收藏本页

阅读正文

202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分析

[非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标准答案,仅供参考]

1、单项选择题:每小题2分。共90分。

1.A 2.B 3.C 4.A 5.B 6.D 7.A 8.D 9.B 10.D

11.B 12.B 13.C 14.A 15.C 16.A 17.C 18.C 19.D 20.A

21.D 22.B 23.D 24.A 25.A 26.D 27.B 28.A 29.C 30.A

31.D 32.C 33.C 34.C 35.B 36.B 37.A 38.B 39.A 40.C

41.A 42.D 43.B 44.D 45.D

2、辨析题:每小题10分。共30分。

46.答案要素:

正确。(2分)

教育目的是指肯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需要,规定培养人的水平规格。(3分)培养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需要。(3分)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。(2分)

47.答案要素:

错误。(2分)

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、选择教程、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所教学的一种范型。(3分,若有其他适当的界定,亦可给分)教学办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,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用途所采取的方法。(3分)

教学模式具备概括化、理论化的特征,教学办法则具备具体的、可操作的特征。教学模式包括了肯定的教学指导思想、教学方案和教学办法等,是较高层次。(2分)

48.答案要素:

错误。(2分)

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需要基本相同时,定势能使人应用已学会的法飞速解决问题,降低探索过程,有益于问题解决。(4分)

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需要不相同时,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办法去解决新问题,而不进行别的尝试,会妨碍问题解决。(4分)

3、简答卷:每小题15分。共90分。

49.答案要素:

(1)学校内部原因,如指导思想与目的、课程与教学、校园文化、管理、德育的内容、办法与渠道、教师与学生、教育评价等。(7分)

(2)学校外部原因,如家庭和社会原因等。(5分)

【评分说明】考生若能略作讲解,另酌情给1~3分。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。

50.答案要素:

(1)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。

(2)学生原因。

(3)学科进步。

(4)社会需要。

【评分说明】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讲解的,各个方面给5分,满分15分;若从其他方面讲解,适当的可酌情给1~5分。

51.答案要素:

(1)学而不厌,(3分)诲人不倦。(3分)

(2)以身作则。(3分)

(3)爱惜学生。(3分)

【评分说明】上述诸要素若能略作讲解,另酌情给1~3分。

52.答案要素:

历史背景:
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撼,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角逐的需要,教育改革呼声高涨(国际背景);(2分)20世纪50年代,美国教育水平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(国内背景)。(2分)

主要内容:加大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、数学和现代外语(即新三艺)的教学;(3分)加大职业技术教育;(2分)强凋天才教育;(3分)增拨很多教育经费。(3)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2页(共5页)

【评分说明】若从其他方面闸述,其内容与各要素有关者可酌情给分,但所给分数低于各要素的满分值。

53.答案要素:

(1)研究的问题(或问题的提出,或文献综述的目的)。(4分)

(2)文献检索范围与办法。(3分)

(3)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(或有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)。(5分)

(4)参考文献(或主要文献目录)。(3分)

54.答案要素:

(I)历史(或偶然事件)。 .

(2)成熟。

(3)测验(或测验效应,或训练效应)。

(4)统计回归。

(5)工具(或测量的方法与技术)。

(6)施测者偏好。

(7)被试选择(或被试特点)。

(8)被试缺失。

(9)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。

【评分说明】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素以外的答案,适当的也可给分。每答对l点给3分,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。

4、剖析论述题:每小题30分.共90分。

55.答案要素:

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:(I)生活是教育的源泉,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;(3分)(2)生活是教育的中心,用生活来教育;(3分)(3)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。(3分)

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:(1)教育是生活的过程,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;(3分)(2)学校生活要与儿童我们的生活相吻合;(3分)(3)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。(3分)

两者比较:(1)一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、学校与社会的联系;(3分)(2)不之处在于,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;(3分)对生活的理解不l司,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,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;(3分)对教育的理解不同.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育,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。(3分)

【评分说明】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素不完全一致,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。

56.答案要素:

(1)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。(5分)终身教育思想倡导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,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。(5分)

(2)现代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,如:社会变革的加速、大众传媒的飞速进步带来的社会信息化、科学常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;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、大家拥有愈加多的空余时间、个人需要和生活方法的多元化等对教育的挑战。(5分)

(3)应付挑战的教育变革

①教育观念的改变:树立大教育观,同等看重合法教育与非合法教育。

②教育体系的改变:构建终身教育体系,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。

③教育目的的改变:培养和提高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,建设学习化社会,为所有人提供适合的教育。

④教育方法的改变:推行多元化的教育,促进学习者愈加主动地学习。

(以上4个要素,每论及1点给5分,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)

【评分说明】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,但思路明确、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,可酌情给分。

57.I.答案要素:

(1)个体对我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有探寻缘由的倾向,个体讲解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,不一样的归因方法会干扰个体以后的学习动机。(3分)

(2)大家倾向于将活动成败是什么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、努力程度、任务难易、运势好坏等原因。这类原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、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、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。(7分)

(3)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;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将来成败的预期;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以后好好学习的行为。(只回答要素,给6分;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,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讲解和说明,另酌情给l~4分)

(4)在教学实质中,学生总是将学业失败归由于能力不足,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,导致学习动机减少。教师在归因练习过程中,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,应引导其将失败是什么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;同时.也应付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,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努力的收成、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。(10分。考生的回答与要素不尽相同,但只须符合归因理论,可酌情给1~6分)

Ⅱ.答案要素:

(I)三种研究思路优劣(18分)

①称书包重量可以采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目化证据,但假如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,就会使研究看上去简单化而失之武断。

②课堂察看可以发现学生是不是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,但没办法完全知道作业负担等状况,并且课堂察看的样本数少,很难知道全区域学生课业负担概况。

③问卷调查效率高,可以短期内获得很多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,但获得的信息单1、表面化。

【评分说明】每点6分(其中优、缺点各3分)。

(2)研究设想(12分)

【评分说明】①能提出问卷调查、课堂察看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,给6分;能展开说明理由,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~6分。②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,给3分,进一步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~3分。③若有其他答案,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~6分。

考研网,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,考研报名,考研培训辅导,院校专业信息,考研准考证打印,考研分数线,考研成绩查询,考研复习资料,考研复试调剂,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。

Copyright(c)2018-2025 中国研究生考研网(https://www.sxpdj.com/)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

中国研究生考研网(https://www.sxpdj.com/) 版权所有